deepseek 即梦,让诗人“活”起来!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3:09 点击次数:82
传统古诗文教学长期受时空限制,学生难以真切感受诗人创作时的心路历程。在语文课堂上,AI 技术能有效打破这一困境。以苏轼为例,借助 AI 语音合成技术,将苏轼的生平与诗词转化为饱含情感的诵读,让学生深切体会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。一起来看看如何用AI技术让东坡先生“活”在课堂中吧!
图片
1.根据课堂内容生成文案
图片
利用deepseek,输入提示词,如 “请帮我生成一段苏轼的生平自我介绍,语言风趣幽默,体现其乐观豁达”,获得苏轼生平自我介绍内容。结合 AI 提示词和语文课堂具体环节,优化文案,增添苏轼经典诗词及创作背后的趣事。
图片
图片
2.生成人物图片
图片
使用即梦 AI 图片生成功能,输入提示词,如 “请帮我生成一张苏轼头戴东坡巾、面带微笑、手持书卷站在庭院中的图片”。根据不同图片风格需求修改提示词,直至获得理想的苏轼形象图片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3.生成对口型生成视频
图片
运用即梦 AI 数字人功能,导入苏轼图片作参考图,粘贴deepseek生成的自我介绍文案。选择生成效果,大师模式的效果最好,但消耗的积分也多。依据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物风格和课堂需求,将语音风格设为沉稳老者,说话速度设为 1 倍速,合成视频。
图片
图片
注意:即梦会自动检查说话时长,如果超过15秒,会建议你精简文字,这是为了更好的对口型效果。如果老师们需要输入的文字很长,可以分段合成进行剪辑。
图片
AI 赋能语文课堂,让苏轼 “活起来”。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苏轼的豪放词风与人生智慧,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。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任务,如:
AI朗诵挑战:让学生用不同语音风格(激昂、悲慨、超脱)演绎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,体会情感差异。
图片
技术的介入,让千年前的文豪“走下课本”,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。 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诗词,还能在AI互动中培养跨媒介表达与批判性思维,让传统文化真正“活”起来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